大连温泉旅游领跑“极度温暖”
如今,温泉项目在我市遍地开花,一批温泉大项目陆续开业,不同档次、各具特色的“汤谷”给市民游客带来更多的空间和风格的选择。这一泓泓灵溪化作的汤谷,给萧瑟的冬季带来温度,也搅热了大连的冬季旅游,成为大连旅游的新名片。
“天开汤谷千秋暖,人到灵溪万滤清”,这是清朝诗人留下的赞美安波温泉的诗句。曾经,在大连一提泡温泉,就是到安波。近年,在我市大力推进“东北亚温泉旅游名城”建设的过程中,全市温泉旅游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呈现出“大、高、新、特、精”的后发优势,领跑全省“极度温暖”。
分布在各区市县的温泉项目,也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增收和就业,提升了小城镇的公共审美与文化层次,成为我市“全域城市化”的一大“温暖”引擎。
温泉走廊托起三区七镇
从庄河步云山、歇马山庄,到普兰店安波、俭汤,再至瓦房店龙门,一个个温泉旅游聚集区,串联起一条跌宕起伏的北部“温泉走廊”,这条走廊连通我市绵长的海岸线,成为我市旅游景区建设空间布局的框架“一环”。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省首批挂牌的温泉旅游经济群 “三区七镇”建设,三区即安波温泉旅游度假区、龙门温泉旅游度假区、驼山汤海休闲度假区;七镇指许屯温泉小镇、步云山温泉小镇、铭湖温泉滑雪小镇、驼山温泉小镇、碧龙潭温泉小镇、东泉绿洲里温泉小镇、仙人洞温泉小镇。这些温泉聚集区和一些掩映在山林或依势于水边的独立温泉项目,形成了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画面。
目前,我市有一定规模的温泉宾馆(酒店、会馆)42个,日最大接待总量2.5万人(次),标准床位5000张,年均入住率约55%。2011年,全市温泉旅游共接待游客371万人次,旅游收入4.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5%和31.2%,已经成为我市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12年春节,全市温泉景区实现接待游客11万人次,门票收入1522万元,占春节期间全市景区门票收入的50%以上。
大连温泉旅游发展迅猛,以北部山区温泉走廊和黄渤海沿岸温泉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带已经初具规模。在温泉旅游产业发展上,我市坚持以政府主导、企业与社会力量为主体,科学谋划、突出特色,狠抓项目建设和品牌打造。
大连温泉建设重点在“大、高、新、特、精”上下工夫。“大”,体量、规模大;“高”,档次、层次高;“新”,创新、新颖。“特”,特点、特色;“精”,精致、精品。
像瓦房店市香州田园城温泉项目,策划了北方的“巴厘岛”风情,人为打造了一个热带地区的旅游产品;碧龙潭温泉小镇,打造了一个集温泉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徽派”旅游产品;东泉绿洲里温泉项目,虽然在小黑山脚下的山洼里,但设计、内装修都很精细、别致;铭湖温泉三期工程规模小,但把日本的温泉文化和中国的古文化融合起来,显现出品位和档次。新建温泉项目打造各自的特色,真正做到了错位经营、差异化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大连温泉旅游网编辑整理
——大连温泉旅游领跑“极度温暖”